PCB电气电压安全间距计算器
根据IPC-2221B和IPC-9592B标准计算PCB导体之间的安全间距
输入参数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V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计算结果
            IPC-2221B 标准
 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导体间距:
                    -- mil / -- mm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内部导体间距:
                    -- mil / -- mm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涂覆导体间距:
                    -- mil / -- mm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IPC-9592B 标准
                    电源设备间距:
                    -- mil / -- mm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安全间距:
                    -- mil / -- mm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IPC-2221B/9592B 电气安全间距标准
        IPC-2221是一种通用PCB设计标准,定义了不同电压下内部导体、外部导体和涂覆导体之间所需的最小间距。而IPC-9592B则是专门为电源转换设备制定的标准,对导体间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IPC-2221B 导体间距表
| 电压范围 (V) | 外部导体间距 (mm) | 内部导体间距 (mm) | 涂覆导体间距 (mm) | 
|---|---|---|---|
| 0-30 | 0.1 | 0.1 | 0.1 | 
| 31-50 | 0.6 | 0.1 | 0.1 | 
| 51-100 | 0.6 | 0.1 | 0.1 | 
| 101-150 | 0.6 | 0.6 | 0.6 | 
| 151-300 | 1.25 | 0.6 | 0.6 | 
| 301-500 | 2.5 | 1.25 | 1.25 | 
| >500 | 额外每伏特0.005mm | 额外每伏特0.0025mm | 额外每伏特0.0025mm | 
IPC-9592B 导体间距表
| 电压范围 (V) | 最小导体间距 (mm) | 
|---|---|
| 0-14 | 0.13 | 
| 15-29 | 0.25 | 
| 30-99 | 0.1 + (0.01 × 电压) | 
| ≥100 | 0.6 + (0.005 × 电压) | 
PCB高压设计中的金属转移失效现象
        在PCB设计中,电气间距不足可能导致几种金属转移失效问题,其中最常见的是枝晶生长(Dendrite Growth):
- 枝晶生长: 当两个带电导体之间的电压足够高时,在潮湿环境下可能发生电化学迁移,形成金属枝晶结构,最终导致短路。这种现象在有离子污染物存在的环境中尤为常见。
 - 电晕放电: 在高压下,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强度时,会发生电晕放电,产生蓝紫色的可见光,长期存在会导致绝缘材料老化。
 - 电弧放电: 当电场强度进一步增大,可能发生电弧放电,这种高能量放电会立即损害PCB。
 
        高压PCB设计建议
为避免这些问题,设计高压PCB时应遵循以下原则:
- 严格遵守IPC标准中的电气间距要求
 - 使用适当的表面处理和涂层技术,如三防漆
 - 设计良好的走线拓扑,避免平行长距离的高压走线
 - 高压区域采用挖空设计增加爬电距离
 - 考虑环境因素,如海拔高度、污染程度和湿度
 - 使用合适的元器件封装,确保足够的引脚间距
 
注意: IPC标准是自愿性标准。但对于建筑和电气规范中定义的安全标准所涵盖的产品,相关UL或IEC标准中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距要求可能会成为强制性要求。例如,在IEC 62368-1标准(已取代IEC 60950-1标准)中,可以找到有关使用交流电源和电池电源的IT和电信产品的一组相关安全要求。